乐从丨速看!乐从新教师 “破茧成蝶”,全周期赋能进行时
从“站上讲台”到“站稳讲台”,新教师的角色转变往往伴随着课堂管理经验不足、家校协同能力薄弱等现实挑战。针对于此,乐从镇将新教师培养列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,为新入职教师量身定制“引-育-评”闭环成长路径,助力其快速蝶变为“善教、乐研、能创”的教育新生力量;通过“全周期赋能”,推动新教师培养从“输血”向“造血”转型。岗前筑基
理论与实战双轨融合
2024年8月20日,乐从镇启动新教师岗前集中培训,155名新教师通过“126”模式,即围绕班级管理这1核心、采取“高端引领与一线实践”“过程管理与效果跟踪”相结合的方式,完成6项研修任务,系统提升能力。
集中培训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岸涛等专家开设专题讲座,强化职业信念;同时融入实战场景,组织“家校矛盾模拟”“开学第一课设计”等情景演练,帮助新教师在真实案例中积累经验。结合乐从本土文化特色,开展“城市文化探访”活动,新教师通过走访乐从历史地标,深化对“善乐教育”理念的价值认同。
深耕校本
任务驱动下的能力跃升
进入校本研修阶段后,新教师需在一年见习期内完成涵盖“职业导向与师德修养、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、班级管理与育德体验、研究素养与专业发展”四大模块、120课时的任务。
其中,40课时为任务驱动,包括公开课展示、班级活动策划、学生个案研究等实践,例如公开课展示、跨学科听课、教育随笔撰写等硬性指标,推动教师在实践中打磨技能。
40课时为“名师跟岗”,学科骨干教师对新教师进行跟岗指导,从备课、授课到教研活动全程参与,形成“问题发现-策略研讨-实践优化”的良性循环。
中期检阅
成果共享与动态优化
2025年4月10日,乐从镇举办“半程践悟,育梦新程”新教师中期汇报活动,旨在全面了解近两年入职的见习期教师的成长情况,展示其教育教学成果,促进新教师间的交流学习,提升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。
活动中,乐从镇教师发展中心老师杨贵容以“破茧·生长·绽放”为主题,阐述了从新手到新秀三阶蝶变的路径,帮助新教师重塑认知,构建破茧系统。同时,也为新教师的发展提供了“七个1”的成长秘诀。
4名新教师代表还以微讲座的形式围绕“特殊生转化”“班级管理的小妙招”“AI融入课堂的创新实践”等主题畅谈个人经验和蝶变。
长效支持
资源共建与机制创新
“我们通过构建全方位、多层次的支持体系,为新教师成长提供坚实保障。”乐从镇副镇长罗湘君表示,在机制建设方面,乐从将新教师培养深度融入镇“123” 教育人才梯队化培养体系,充分发挥 “三名” 工作坊(名校长、名教师、名班主任)的辐射引领作用。
同时,积极推行 “师徒结对” 机制,让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对子,在日常教学中给予新教师一对一的指导;大力开展校本研修活动,为新教师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,鼓励他们参与课题研究、论文发表等学术实践,在实战中提升专业素养。
未来,乐从镇将继续秉持教育创新精神,不断深化教育改革,加强教师队伍建设,丰富 “善乐教育” 内涵,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,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,绘就更加绚丽多彩的教育新宏图。
来源:乐从发布
希望能培育出更多优秀的教师啦 不断深化教育改革,培养更多优秀学子 通过“全周期赋能”,推动新教师培养从“输血”向“造血”转型。
页:
[1]